— 寂歷荒陬 — 李孟育個展
寂歷,寂靜空曠。荒陬,偏僻荒遠的地方。陬,音同「鄒」,亦有角落、山腳之意。本次展覽名稱,便依個人心態與創作意境應運而生。我喜歡暫離日常生活親山臨水,找尋心靈的平靜。從而選擇山水,作為主要的創作題材。
寂歷,寂靜空曠。荒陬,偏僻荒遠的地方。陬,音同「鄒」,亦有角落、山腳之意。本次展覽名稱,便依個人心態與創作意境應運而生。我喜歡暫離日常生活親山臨水,找尋心靈的平靜。從而選擇山水,作為主要的創作題材。
— 我與布的旅程 — Jessica創作展
展期|11.19 sat. — 12.18 sun.
地點|Link Lion 雄獅星空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西路9號2F ( 捷運中山站3號出口旁 )
| 開放時段 |
三 — 五、日 | 13:00 — 19:00
六 | 10:00 — 19:00 #週一二公休
展覽理念|
厚實柔軟的布料,就像一個踏實溫暖的擁抱,無論視覺或觸覺都充滿著人情溫度。此次展覽特別邀請布品創作者Jessica 以冬日的布料為媒材,除了以最擅長的物件型式展現日常生活的美感外,Jessica更首次走進純藝術創作的領域,以Free-Motion技法在織品上作畫,車縫機為畫筆、布料為畫紙,以簡樸又充滿設計感的線條,譜出一幅幅優雅的生活風景。
身為創作者前,她先是一位母親、也是布品忠實的愛好者,並將從中獲得的幸褔感轉化為一件件作品。創作多以線條、拼接、圓圈、點點等為主,構築出乾淨清爽又賞心悅目的氛圍,Jessica說她的作品發想都是來自生活中的情感與所思所想,創作的過程就像一場生命的旅行,透過裁剪拼接與材質產生對話,用針線記錄著沿途風光。
歲末之際,邀請大家下週六來到雄獅星空感受Jessica從布品創作中所傳遞出的那份溫暖。
-
創作自述|
「在布品與手作的世界中探索,轉化成我對織品創作的各種想像。各種布料、色彩、形狀等構成的作品,是我用針線記錄人生的沿途風光。感謝在玩布的旅途裡遇見的每一位知己與家人朋友。」——Jessica Tu. 布品生活
「與拼布的相遇,是來自某日等待孩子放學的午後,開啟我與布品密不可分的幸福之旅。回望年過40至今二十多年的創作日子,無論是在台灣或在國外旅行,遇見令自己傾心的獨特布品時,當下總能滿腔熱血開心許久,創作慾望都能因此滿溢在腦海,讓我幸福滿滿。」——Jessica Tu. 布品生活
Jessica|
Tu.布品生活_品牌設計師、織品教學講師
在過往30多歲的忙碌育兒生活裡,一段等待接送的喘息時間與「針線活」相遇後,至此開啟了對布品創作的熱忱與夢想。Jessica不僅感恩嚴格的老師不藏工法的細心教導,也在回溯母親非常珍愛日本質感衣物等習慣述說這些看似細微又重要的小事,其實逐一滋養她的生活美感,並內化在布品設計裡,成為那份獨具溫暖魅力的風格。
Tu.布品生活|
手作市集知名品牌,擁有日本縫紉講師證書。熱愛從旅遊中收集不同國家各式布品創作各式包包、胸針、書衣、杯墊等布製作品。風格設計多以線條、拼接、圓圈、點點等為主,以乾淨清爽的氛圍來設計。
擅長運用簡約的造型與不同布料質感製作充滿趣味性的手感的作品。手作製品花上時間心力慢慢成形處處都是製作者思考的軌跡。一針一線縫製過程能使內心舒緩平靜,如此細膩之處也是療癒心靈的過程。
「沈默的彗星」出自於瑞典著名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omer《巨大的謎語》詩集中的句子。還記得是某個夏日的週六下午,花蓮政大書城的冷氣吹得人微微發顫,但這本詩集卻以它精巧的意象,將世界以一種嶄新的切面呈現在我的眼前。
當時在花蓮的生活是孤獨卻遼闊的,工作室是一間大型鐵皮廠房,在兩條大路交叉的轉角,一條道路到達海洋,一條指向中央山脈的山腳。遼闊的大陸將我拉向地面,雲層常常壓得很低,騎著車時感覺自己是世界夾層裡一顆滾動的沙塵。
我想既然自己只是一顆沙塵,那麼也許可以試試重新開始。
回到工作室,試著將不同顏色的土碾成土板或搓成土條,用擀麵棍直覺式的壓出一片片圖案,多數是一張張的臉,隨著不同的個性,我將它們取名John、Mary、Mandy ...。他們的臉以許多不同的土組成,有些不知名的陶土,也隨意的拾取使用。這個技法雖然簡單,卻能在之中創造出不同變化,線條也隨著土的碾壓變形,離開原有的構圖,但同時也需要控制力道方向,讓圖案朝著自己的藍圖變化。
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在「知天命之年」後,便重拾畫筆,只要一有機會,他就會背起畫具旅行田調, 消化資料, 提筆作畫, 辦展並出版畫冊。這樣的循環, 他似乎樂此不疲;因為每達到一次目標後,就會發現還有其他的目標在前方值得自己去追尋。但這樣的樂趣,突然從二○二○年開始戛然而止。其實不只是他, 而是幾乎全人類的正常生活都因為新冠疫情而被迫按下暫停鍵了。
做為畫家, 創作是本能, 因環境限制而無法向外尋求, 初時可能難免抑鬱。但心境一轉, 將眼光投向一直存在於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 便發現他們都是可以吟詠的對象, 此心一開便感到內觀自在且從容自得了。周遭生活環境的仔細觀察搭配四季的生生流轉, 不變的空間在時間的作用下生成了微妙的變化, 最後再加上畫家的心象風景,《節氣二十四帖》於焉誕生。
「感受自然的指引和驅使,生命會變得更加自在奔放。」—— 《聆聽寂靜》
雲朵、風、綠意、陽光、黃色氣球,還有我。創作者劉銘軒的紙漿雕塑作品,記錄了路上發生的事物,他形容這就像人生經歷的過程,似乎什麼都可以與自己無關,但卻也舉足輕重。走在路上放空觀察的雲朵星空、騎車看見的路邊小草、停車等待紅綠燈的時刻,這些生活體驗的種種點滴堆疊成了這一整個回家路上的體驗。
雄獅星空首次展出紙漿雕塑作品,視覺造型既清新且輕盈,表面充滿了溫暖的細緻質地,令觀者有無拘無束的自由解放感。這些有趣的細節都是創作者藉由對大自然細膩的觀察,反映著自身的思想、希望、心情、迷惘還有直覺感受。
「自己就像雲一樣,家人總讓我自由自在地發揮、生活著,好像什麼都不特別管著,但我們之間的羈絆像看不見的引力一樣,總能彼此牽繫。」—— 劉銘軒 Liu Ming
「....在書寫的過程中,專注於字的點畫之間,安住片刻中,用來蘊化內心的寧靜。」、「以毛筆作為書寫是往昔生活的一部分,在今日已為一種特殊的傳統技藝,從「常」變為「殊」,因此希望透過鈔寫一些經典、現代歌詞與自我共感的文字,能漸漸地將「殊」化為「常」,融入自身的生活日常中。」— 張舜翔書畫研習
「有好長一陣子,我不准自己畫身體想畫的圖。」
二〇一九年開始,我又允許自己畫身體想畫的圖了。高高興興的畫了一年半,一切緩慢了下來以後覺得差不多該停止了。只是身體因為熟悉這樣的行為,我發現一旦把筆放在紙上,就會試圖重複這兩年之間建立起來的動作。
「這樣不行,我知道我得離開。」
今年,我去了一趟波隆那。
八天的離開產生了強烈的作用。
雖然不清楚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再回到紙邊的時候,身體直覺地只想著畫下「凹」這個字的形狀。
我順應身體的直覺拼命地畫了很多很多的「凹」。不同顏色的凹、不同方向的凹、長出了頭的凹、長出了尾巴的凹、長出了脖子的凹,就成了這些在白色牆壁上面的 #凹凹 了。
無論是畫圖,還是過生活,我的意識幾乎都放得很弱很弱。
盡可能保持著模糊空間、保持著不清楚,是因為有感於有些事情不一定適合搞得太清楚。
有些情況,自然就是能夠透過「清楚的語言」來呈現;然而在某些情形,自然就是該讓語言保持空間。若是碰上適合維持模糊的情況,在企圖透過語言著墨清晰的過程裡,我認為這些語言會被沾上太多不相干的東西,干擾了原有的模糊,而變得不夠誠實。
這次的小畫展裡,有我上個階段說不清楚的結束,以及新一個階段還說不清楚的開始。我只明白地知道,我常常躲在房子裡,一個人亂畫創作,再一個人得意洋洋。
文字提供 / @張筱琦 hsiaochi chang
故事的線條 —— 林小杯 繪本《再見的練習》原畫展
若是幸運地有了第二次再見的機會,好好說過再見,或許,分離的遺憾也能變成路上迷人的風景。
《再見的練習》林小杯改編真實經驗而來的故事。藉由一狗一人的分開與重聚,訴說一個「好好說再見」的故事。下週六5/7開始,將在雄獅星空展出30幅原作,並帶來精彩的創作分享會,邀請您來到現場感受原作的魅力!
我們說:「有光就有影,願我能在你需要時給你一點力量。」
在新的一年,學習面對自己,也試圖給身旁人多一點溫暖,不再沈溺於一種悲劇,一步一步走向最初的真誠與純真。
「Shadowstory - 關於我們的故事」,由影兒、暮兒、影兒熊三個角色述說內在和外在不同的心理狀態,於2019年獨立出版的《你好嗎》禮物書,講述陪伴自己成長十二多年的角色「影兒」身世第一章,因而誕生了角色「暮兒」、「影兒熊」,此後三個角色開始了自我探索的過程。
本次展出故事的第二章「相伴的日子」,是關於暮兒拯救影兒的故事。暮兒與影兒的關係是互相的,他們彼此有自己的煩惱與擔憂,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巧合裡,慢慢明白了互相陪伴的重要性。
「山水」一詞秦時已見於民謠,「山」需登臨,「水」需橫渡,有阻隔難到的意思,但也以此,成為行者、隱士棲避塵俗的佳所,而有巖穴上士之稱。另一方面,「山水」有清音,含清暉,可散懷,能寄暢,卻是人所共感,不藉文字教言的心靈安頓處,具備所謂「質有」(雖有質礙色相)、「趣靈」(趨向空靈虛淨)的超塵空間。
「山水畫」一詞沿用了「山水」二字,其實質內涵也就註定與西方脈絡下的「風景畫」分道揚鑣,關鍵在於「山水」一詞已然反映了華人傳統哲學體系裡觀看世界的獨特方式,亦即其中含藏一對「陰陽」的概念。只有透過成對的詞義,才能彰顯完足世界的觀看方式,「丘壑」、「天地」、「方圓」、「虛實」、「黑白」、「隱顯」……,無不如此。此不單顯示「山水」是個「合義複詞」,而是此依性相施設,藉分別言說,所建立的名相,內在支撐著一個由小現大、依他而起的理則,一種源遠流長的辨證思維模式。
創作是一面鏡子,總反射出自己內心的聲音與切身的情感。檢視自己的生命歷程中,發現「三」在冥冥之中與我不斷交織 :三代同堂的家庭、父母與我、我與一起成長的另兩位手足。這次展出是將與「三」有關的語彙帶入創作中,記錄下這份情感及「三」所產生連結的事物,故此展覽命名為「參緣印記」。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沒有固定的狀態,隨著環境的改變、外力的介入或是自我意識的抬頭,會使得關係不斷變化。這次創作主題聚焦在自己與家人間的三角關係,在技法上運用金屬拼貼的手法表現親情關係的連結,並藉由金屬拼貼在製程上必須不斷的銼修、磨合才能完整密合的過程,象徵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從磨擦、磨合之後才會融洽、共好。